CatKing (貓貓站長)
2023/07/31 22:38 #1
CatKing (貓貓站長)
2023/07/31 20:14 #2
承上頁...
這一張紅色缐是本機實測的RIAA誤差(用Audio Precision sys2722測的),非常非常準!這要放大到一格0.2dB才能看出一些衰減的特性,高頻一直到100kHz才衰減0.2dB,低頻30Hz稍微上升0.2dB,10Hz衰減了0.4dB (這是subsonic filter,我堅持要加入的,不是沒有能力做到直線,在1976年的IEC-RIAA playback standard 也加入了20Hz以下的衰減曲線。),扣除30Hz的些微上昇,整個頻段的誤差低於正負0.05dB!!超級準!⋯您會覺得奇怪怎麼只有一條線,那是因為左右聲道幾乎全部重疊在一起,只有在最高頻端(50kHz)可以隱約看到有分叉兩條線⋯夠準吧!您知道嗎?左右聲道要做到如此重疊,比RIAA的準確還要麻煩困難,因為不只是RIAA網路元件本身必須要挑選配對,幾乎是整個網路中所有的電阻電容都要挑選配對才能做得到。
再秀一張AP實測FFT的圖(紫紅色線,請注意這是高増益的MC部分),1kHz的noise floor 和訊號相差近90dB(強!),10kHz甚至到100dB,而唯一的一根二次諧波失真(這是真空管的天性!),也和主訊號相差了60dB。真的非常優秀!要知道我們的真空管輸出是沒有拉在回授網路裏面的!因此二次諧波失真較高一些些也是可以預期的。
Neumann curve :
這是有些爭議的⋯主要是 :"傳說"當年的黑膠母片的刻片針頭的生産公司Neumann,為了避免高頻信號(50kHz以上)燒毀針頭,因此在信號輸入時做了個50kHz的 Low pass filter,是個單顆晶體做的低通濾波器線路⋯所以有人主張在唱放的RIAA應該是要補償回來,⋯
我實際試聽的心得是:加了Neumann curve compensation 以後,高頻真的太強了,音樂也不太對,因此我並没有加上這一部份的電路,後來美國Stereophile 雜誌的大評論家:John Atkinson 也説不認同加上這個補償!
其實當年曾經出現過一種CD4的黑膠,採用FM-PM-SSBFM (frequency modulation-phase modulation-single sideband frequency modulation) 的技術,其carrier frequency 也高達45kHz,這表示當時的刻片刀頭必須要能刻錄45kHz的信號才行⋯⋯因此所謂的Neumann curve可能是誤會!
有關黑膠的最大頻寛,有一些文獻記載大約在120kHz左右!(怎麼樣,比任何高取樣的數位錄音都還要強吧!)
John Atkinson 是誰?OMG!他可能是全球最具份量的High End 音響評論家(任職於美國Stereophile雜誌),我有一次在CES和John Atkinson聊天時他告訴我,他每隔3個月都會去醫院檢查自己左右耳的聽力,以示對評論及讀者負責⋯他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評論家,工作態度謹慎,對自我的要求也很高。
不過從這裡也可以了解,黑膠唱片的錄音,往往有高達50kHz的高頻泛音信號錄於黑膠唱片之中,超高頻一定會影響聽感的,把音樂成分中以為是人耳聽不到的超高頻砍掉⋯樂器的聲音就不完整了,不是嗎?⋯CD就有這樣的問題,一過20kHz就全部砍掉,完全沒有超高頻的部分。
待續.....
快速連結:專題報導:HPX-1真空管唱頭放大器Part-2
http://www.hitonaudio.com/forum_oneissue.php?category=diy&mi=3901
prozac (百憂解)
2023/07/31 21:06 #3
CatKing :
(恕刪除引言)
好讚
頭香啦
Steve312 (史蒂芬周)
2023/07/31 22:30 #4
讚讚讚!!!
rockman (洛克人)
2023/07/31 23:17 #5
CatKing :
(恕刪除引言)
好文共賞,等待續集!
TOM1970 (TOM1970)
2023/08/01 11:21 #6
CatKing :
(恕刪除引言)
學習了,看的真過癮
UFO (想不到暱稱)
2023/08/02 17:35 #7
CatKing :
(恕刪除引言)
超棒的,貓大趕快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