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技術專區 > M-KIT:一定讓您買得起的百萬音響(技術篇)

M-KIT:一定讓您買得起的百萬音響(技術篇)

管理者 ()
2019/03/12 20:49  #1


站長代PO,本文作者:風清揚 <=(此乃筆名,不是華山劍宗那位...轉貼請註明出處,謝謝~^^)

M-KIT:一定讓您買得起的百萬音響      (文/風清揚)  

Enigmacoustics 的旗艦喇叭M1,M是Mythology(神話)的縮寫,這對喇叭得過一堆大奬(包括重要的Golden Ear 金耳朵獎,Product of the year,Blue Moon Award…..等),雖然只有的15公升的書架型箱體,卻能重現大型落地型喇叭系統的低頻能量。其頻寛,失真,暫態及動態反應都非常優秀,低頻能下潛,夠能量,絲質高音的高頻,高貴華麗,頻率響應平直,失真超低,是非常驚人之作。我曾在美國聽過以MBL9011,每聲道1000瓦一百多公斤重的mono block後級來推M1,聲音好到令人痛哭流涕!
M1的成就可以參考幾個重量級的評論,包括美國的發燒天書,瑞典的6moons,英國的HiFi+,或是國內音響論壇劉總編的評論,音響12要幾乎滿分(11個滿分,只有1項差1分),最難能可貴的是音響五行的端端正正(詳見見音響論壇320期,裏面對於M1的音質及音色有非常詳盡的描述)。這些都足以證明這是一對可以傳達正確音樂訊息的喇叭。這樣的喇叭自然要價不斐,在國外賣價高達50萬台幣
TAS的評論連結如下:
http://www.theabsolutesound.com/articles/enigmacoustics-mythology-m1-loudspeaker/

在這個評論中,很清楚的闡述了分頻點從一般喇叭的3kHz移至1.1kHz的好處(中高音的擴散度會好非常多),以及M1採用非對稱式的分頻網路的優勢。
英國的Hi-Fi+ 評論連結如下:
http://www.hifiplus.com/articles/enigmacoustics-mythology-m1-standmount-loudspeaker/
文中也很清楚的表達分頻點降低至1.1kHz的好處之外(人聲非常的Coherent ),也提到M1不可思異的低頻重現,試聽馬勒時,重現大型管弦樂團的感動,以下是原作者的描述:
the M1 aces this in the way only big floorstanders can. Floors shake, teeth rattle, squishy internal body parts move around… lovely!
(中文的意思大約是:地板震動,牙齒打顫,內臓位移⋯)
喇叭系統能夠重播正確的聲音是很重要的,美國發燒天書TAS的重量級評論家Dick Olsher 親自帶著老婆唱的爵士樂CD來試音,告訴我這是他聽過少數能正確發出他老婆歌聲的喇叭!他很明白的說,很多甚至高價的喇叭聲音都不正確⋯因為她老婆的聲音聽起來不太對!
6moons 的毒舌Srajen Ebaen 在評論中寫道:老婆竟然在試聽M1時感動到眼眶泛淚⋯感覺好像跟音樂做愛一樣⋯⋯!而且這是第一次老婆要求要看他寫的評論!
6moons的評論連結如下:http://www.6moons.com/audioreviews2/enigma2/1.html
M1得到藍月奬(Blue Moon Award)的連結如下:
http://www.6moons.com/archivelibrary/bma2014.html
Chesky 您總不陌生吧,他的録音CD經常被音響玩家拿來測試音響系統⋯而他曾經在德國Munich Hi-End展覽中,M1的展房聽了很久(通常這類的大師時間很寶貴,願意走進你的展房已經不容易了),並且表示這是所有Munich Hi-End展房中最好聽的房間(The best sounding room of this show)。
有圖有真相。


除了低頻,人聲也是很難處理的部分,由於人聲的複雜度及主要頻譜分佈於400Hz~4kHz,因此不論是2音路或是3音路的系統的分頻點都會落在這個範圍,分頻點頻率附近的聲音是會同時出現在兩個喇叭的(中低音和高音單體,甚至會同時出現在三音路系統的三個喇叭中),再加上相位的劇烈變化,這個附近的頻率響應變得非常不好處理!而偏偏人耳對人聲的敏感度及分辨力又超級的高,只要一點點不一樣就會感覺到差異,這是人聲常常被用來評估音響系統的原因,更尤其是您所熟悉的人的聲音!我知道M1在人聲的處理上花費了非常多的時間⋯就像Dick Olsher 說的:別人的聲音我不清楚,但是我老婆的聲音我總是最熟悉的!
在台灣,很多人喜歡拿"蔡琴"來測試音響系統,坦白的說,沒有幾個人真正的聽過蔡小姐的歌聲,您要如何評斷系統好壞?或許只是在挑選您喜歡或是想像中的聲音吧!就算去聽演唱會,那也是透過PA系統放出來粗糙的聲音,並非歌手的真實聲音。
如果從這個觀點來來看,把老婆或是女友的歌聲錄下來(最好是兩三首不同曲風的⋯)倒是個可以用來測試音響系統人聲的好主意!當然,錄音器材也要夠好才行!

M-KIT 的計劃:雖是套件,但是不減Hi-End規格

M1這麼好的喇叭但不能普及…其實是非常可惜的,基於長期的合作關係,於是我們在三年前就向原廠提出套件的計劃,讓希望擁有好喇叭的DIYer也能輕鬆入手,只是原廠基於品牌價值與形象⋯等一大堆理由,一直不願意同意!因為我們要求是和M1規格一樣的套件,但是N分之一的價錢!
我們只好一直爭取爭取再爭取。
對於原廠而言,M-KIT是很尷尬的産品,因為單價及利利潤太低,賣十對M-KIT還不及一對M1的利潤,但是基於讓更更多人能夠擁有M1也未嘗不是一種行銷廣告,好像當年Dynaudio賣套件一樣,也許把它當成行銷費用來看,就比較沒有那麼心痛了!這一部分可能就要請諸位網友廣為宣傳好評,⋯我們也是這樣向原廠說明爭取的理由。

M1的設計:顛覆您對傳統書架式喇喇叭的印象

M1在設計之初,就清楚定義了必須要在很小的音箱重播大型喇叭的音場及低頻,但是卻能夠兼具了小型喇叭精準的相位及快速的暫態反應!(這兩項是小喇叭天生的優勢)。而"暫態反應"一直是Enigmacoustics 非常重視的產品特性,就連其外觀設計也非常簡潔利落!
為了能夠重現如大型落地喇叭的低頻(否則要怎麼稱之為"神話"?),低音單體必須自行設計,因為市面上找不到尺寸小(6吋)但是Fo很低(<40Hz),Vas不能太高(<30L),承受功率又要很大(>100W),衝程要很長,頻寬又要夠寛(因為是2音路,必須要處理中音及低音)的單體,這裡面有許多規格是互相衝突的,而當您push所有的規格到極致,就是代表要花很多的時間及金錢!因此很少有喇叭公司願意或是能夠自行設計開發單體。
透過有限元素分析軟體(FEA)模擬及Klippel 測量系統的反覆測量及試作,M1的低音單元是藝術和科技的結晶,強力且超大的磁䥫提供足夠的磁力密度,銅包鈻的特製線圈以降低音圈的質量,PP+雲母的複合材料為音盆提供輕量且足夠的剛性,特殊設計的彈波及懸邊,提供足夠的線性衝程,並且在最大衝程下儘量避免音圈觸底。在我的經驗這樣的規格可能只有AudioTechnology 的單體能與之匹敵,而Audio Technology 6吋的單體售價高達USD500以上/支!
M1最初也曾考慮採用Audio Technology 的單體,因而向其定購了一批,無奈其變異性太大(超過1dB),這樣是沒有辦法量産的!因此最後放棄了。
M1的高音更是採用了少見的大音圈(35mm直徑,論壇上說應該算43mm)的設計,而且為了音質的理由採用了絲質振膜(Dynaudio就很堅持絲質高音,因為其聱音的質感絲滑高貴,沒有金屬振膜的"金屬音"),35mm比一般的25mm直徑的高音面積多了一倍,有助於輻射擴散及降低FM失真,但是音圈質量上升卻不利於高頻的延伸⋯這又是互相衝突的規格⋯M1的高音喇叭以極薄的絲振膜及塗料,配上巨大的磁鐵來成就這些不可能的任務(其磁鐵真的大得驚人)。結果是這隻高音單體雖然擁有超大的振膜,卻依舊能夠有超過20kHz的頻寛,效率也出奇的高(超過95dB)。
您千萬不要小看了喇叭單體的設計,好的單體真的是科技之大成,而且其動用的模擬軟體及測試硬體都是數百萬甚至仟萬等級,絶對不便宜!更不是隨便在磁鐵上繞個線圈,粘個紙盆和懸邊就能期待發出好聲音的。
如果您仔細端詳討論區公布的單體頻率響應圖,可以發現其實是很多的線疊在一起的(和一般的單一條線不同),那是我們連續測試六隻單體的結果,可見單體的品質非常好,所有6條曲線幾乎都重疊在一起,製程精準,所以誤差幾乎在0.2dB以內,在套件上用的規格,是和M1完全一樣的。沒有任何妥協。
M1採用無網罩式的設計,理由很簡單,因為網罩會影響聲音,尤其是人聲!而且面板以超厚鈻板透過精密的CNC加工而成,主要為了提升正面板的鋼性及降低整體的共振頻率,高音喇叭以一根金絲點綴成為畫龍點睛的效果,讓整個産品看起來具有靈氣。Srajen Ebaen 也大讃這條漂亮的金絲。
分音器採用低音2階/高音3階的設計,並且用了Mundorf 的油浸電容來調音,非常講究,電阻也是Mundorf 的精密高功率無感電阻。分頻點大約設計在1.1kHz左右,這比較像是三音路的系統中音的分頻點(一般的三音路喇叭的中音大概都分頻在1kHz/4kHz),從這個角度來看,倒是比較能夠理解為什麼用了這麼大球的高音喇叭!
很多人很懷念Dynaudio 著名的軟球中音M560D的聲音!很好啊!M1也把1kHz以上分給了軟球式的單體來處理,更好的是,M1的高音振膜質量更低,速度更快,暫態更好,小提琴的聲音更加絲絲入扣。很多小提琴演奏家都反饋說M1的小提琴的聲音簡直就是真的小提琴的聲音。
M-KIT分音器是和M1完全一樣的,而且喇喇叭端子也一樣是WBT原廠的鍍金端子,非常的"重本"。
您可知很多名牌廠機都"用不起"WBT的端子,更何況是套件?

由衷的希望您能把握這個機會:

您希望擁有非常好的喇叭嗎?但是好的喇叭都很貴,DIYer常常在網路上買單體,自己設計分音器,打兩個音箱,鎖一鎖,塞點吸音棉,就聽得很高興!甚至會買很貴的名牌單體(例如Dynaudio, AudioTechnology,SCAN…)來裝,以期能逼近甚至想超越廠機的性能。
很不幸的是,這樣DIY出來的喇叭,其聲音的"正確性"都非常值得懷疑⋯通常是頻率響應"慘不忍睹"!喇叭的設計,絶對不像教科書寫得那麼簡單。而DIY玩家也沒有足夠的儀器設備甚至房間來測量或是微調(fine turning)喇叭系統。
這樣來說吧:就算您自己買單體(超過4萬),再自己打造一對全鈻CNC面板加上樺木夾板的胡桃木皮音箱(超過5萬),還要處理分音器,WBT端子及鍍金螺絲,定做氣密用的膠條及泡棉⋯不要忘了還有一塊金屬背板也是CNC的,還要加上印刷!總花費一定破10萬!
您大概已經了解M1是花費大量時間人力金錢才能成就的産品,而M-KIT如此高品質的套件只賣原來M1的1/N的價格(N>5),再加上這麼多天王級的評論家背書,現在不入手更待何時呢?

M-KIT的設計團隊:

其實就是幾乎是M1的設計團隊,團隊包括喇叭單體設計工程師,外型設計師,機構工程師,聲學工程師,喇叭系統設計工程師,可靠度分析及驗證工程師,產品及材料工程師⋯等等。一個好的産品,絕對是集眾人的經驗及智慧之大成,每個部分都牽涉到相當程度的專業,並不容易。而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,因此也希望將過程讓大家更清楚了解~
M-KIT規格:
2-way vented bass reflection
Tweeter : 35mm Silk Dome with horn.
Mid-Woofer : 18cm cone with 52mm voice coil.
Min. Impedance : 4-OHM
Efficiency : 86dB/1W@1kHz
Crossover frequency : 1.1kHz
Port turning frequency : 38Hz
Frequency response : 30Hz~22kHz
Power handling : 200W
Recommend power amplifier : 30W~400W
Dimension : D34cm H38.5cm W22cm
Weight : 15kg/each



Po幾張照片:


分音器的部分可以看到Made In France 的 Solen 電容及Made In Germany 的 Mundorf EVO及EVO OIL電容器,以及Mundorf 的高品質電阻(綠色的電阻)。


背面的金屬飾板鎖上了WBT的高品質端子,以及印上Enigmacoustics 的字樣,表示是美國Enigmacoustics 正式授權的產品。



面板的照片可以看出是金屬CNC的面板及鍍金的螺絲,面板已經過噴砂及陽極消光染色處理,質感非常好。


秀一下所有零件的總體照,包括:
1,貼上真正胡桃木皮(不是塑膠皮)的CNC切割的樺木夾板音箱(補強及反射管已經裝好了)
2,消光黑色陽極處理的高精度CNC厚實金屬面板。
3,消光黑色陽極處理的高精度CNC⾦屬背板+印刷(Enigmacoustics M-KIT)
4,WBT高品質喇叭端子及其配件。
5,面板鍍金內6角高品質螺絲。
6,Enigmacoustics 原廠高音及低音單體2對。
7,單體所需的氣密膠條及氣密泡棉。
8,二片分音器PCB及鎖附時必要的螺絲及墊圈。
9,所需要的吸音棉。
10,高音喇叭前面的金屬鍍金飾條。

這麼多高品質的部品組件,只願不辜負網友您的厚愛及Enigmacoustics M1的盛名。